主页 关于我们 最新公告 往期目录 录用通知 精彩阅读 原创作品选编 投稿指南 汇款方式 联系我们
最新公告
《价值工程》现安排24年6月版面!04-01
2023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09-21
《价值工程》投稿咨询电话!08-22
《价值工程》栏目设置07-22
《价值工程》文章细节要求:05-15
《价值工程》作者简介格式07-19

版权信息

版权信息:
杂志名称:《价值工程》
主管单位: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河北省技术经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
国际刊号:1006-4311
国内刊号:13-1085/N
邮发代号:18-2
责任编辑:张崇
咨询电话:18132119945
投稿邮箱:vezzs02@163.com

精彩阅读
中国城镇化下沉视角下的特色小镇“特色”选择

The Characteristic "Selection"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a's Urbanization Sinking

韦业宇 WEI Ye-yu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 510641)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1,China)

摘要:在中国以“增长主义”为重点的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劳动力持续向大中型城市集中,乡镇适龄劳动力空心化,城镇化带来的红利分配不均,资源瓶颈、生态瓶颈和劳动力瓶颈等阶段性标准门槛逐渐出现,其使得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逐步拉大,而特色小镇是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的一次尝试,旨在提升小城镇吸引力和竞争力,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本文通过对特色小镇源起的梳理,明确其建设目的,从特色识别思维、区位选择和管理运营模式三个方面分析总结出其独特的建设模式,从而明确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运营资源是特色小镇“特色”挖掘的资本,也是未来小城镇差异化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urbanization with emphasis on "growthism" in China, the labor force continues to concentrate in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the township age-appropriate labor force is hollow, the dividends brought by urbanization are unevenly distributed, phased standard thresholds such as resource bottlenecks, ecological bottlenecks, and labor bottlenecks are emerging, which has gradually widened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gap. While the characteristic towns are an attempt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aiming at enhancing the attractiveness and competitiveness of small towns and narrowing the gap in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ource of the characteristic towns, clarifies its construction purpose,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its unique construction mode from three aspects: characteristic recognition thinking, location selection and management operation mode, so as to clarify that natural resources, human resources and operation resources are the capital of the characteristic town
"characteristics", 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focu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关键词:特色小镇;城镇化;小城镇建设;资源禀赋
Key words: characteristic town;urbanization;small town construction;resource endowment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34-0035-03

0  引言
2015年是推动“特色小镇”发展的元年,如今在全国各地发展迅速的“特色小镇”模式起源于浙江,随后以浙江特色小镇成功经验为借鉴,国家层面及各省层面均出台了相关政策,推动“特色小镇”的发展,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2015年4月22日浙江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以此拉开了中国特色小镇建设的序幕。在此后一年间,浙江省逐步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统计监测工作的通知》及《浙江省特色小镇创建导则》等文件,使得特色小镇从前期筛选、中期建设、运营到后期评价形成了一套体系框架,特色小镇发展初见成效。
在浙江省初涉水的经验基础上,2016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联合发布《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此举使得特色小镇建设铺展到全国,其是以小城镇建设推动城镇化发展为目的,围绕资源配置方向、配置方式和配置主体等问题而进行的一次供给侧的重大创新,旨在提升小城镇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缩小地区发展差异。而特色小镇得到量上的积累后,也产生了对“特色”选择的迷失,本文旨在梳理特色小镇建设的思维与模式,从中找到小镇“特色”选择的思考路径。
1  城镇化发展下沉趋势
1.1 中国正处于发展“新常态”时期
2014年,中共中央提出了“新常态”的国家发展概念,国内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运行缓中趋稳,而城镇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经济结构性增速放缓,各类以要素规模性投入所带动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出现边际效用减小的趋势,如劳动力密集产业中的配件生产等,因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的提升,相关企业,特别是融入全球产业链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微薄,其生产环节逐渐往东南亚等欠发达国家迁移。在这样的经济发展背景下,中国国内许多从农村至珠三角、长三角以打工谋生的人口逐渐回流至县、镇等行政等级的地区,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出现了“下沉”的“新常态”。
1.2 城镇化加速动力下沉至“镇”层面
2013年12月12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六大主要任务,其中第一项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并在文中强调“要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开放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由此看来,不仅从客观的经济发展层面,从国家的发展策略上来看,中国的城镇化模式和亮点也向中小城镇带动城镇化的方向靠拢,应当以提升中小城镇的产业特色来带动经济发展,从而提升对人口流动的吸引力,使得城镇化加速的压力和动力从大城市分解下来,打破城乡二元化的症结。
1.3 以“特色”增加中小城镇的城镇化吸引力
产业先行是中小城镇建设发展的不二选择,产业发展可以为城镇的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奠定坚实基础,而其带动的大量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就业岗位为农村人口入城或回流提供了着力点,其形成人口集聚效应,可有效提升城镇化水平,是中国未来城镇化的新动力之一。
而在产业的选择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各个中小城镇与周边市镇的竞合关系,突出自身产业特色,找出自身特色,积极主动的融合到区域的产业链条里,这是中小城镇经济产业发展的捷径。在2016年发布的《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中,其在对特色小镇的培育目标中提出“培育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强调“产业定位精准,特色鲜明”,“通过产业发展,小镇吸引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明显增强,带动农村发展效果明显。”
由此看出,为了推动中小城镇的经济和产业发展,中小城镇自身的“特色”成为其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趋势下突出重围,带动中国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抓手。
2  “特色小镇”的定义
2.1 政策定义——内涵定位相似,空间划定分歧
2015年4月22日浙江省发布的《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对特色小镇的定义:特色小镇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区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国家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对特色小镇的定义:特色小镇是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的小镇,原则上为建制镇(县城关镇除外),优先选择全国重点镇。
从政策视角来看,浙江省与国家特色小镇的定义在内涵上趋同,皆以产业、文化、居住等为主要诉求,而在空间划定上浙江省强调发展空间平台的建设,而国家把特色小镇的空间落实为行政区划单元。
2.2 学术定义——空间独立,产业、文化、旅游及居住功能混合
自2015年特色小镇在浙江省实践后,学术界在2016年对“特色小镇”理论做出了自己的解释。吴一洲、陈前虎、郑晓红对特色小镇的定义:一个大城市内部或周边的,在空间上相对独立发展的,具有特色产业导向、景观旅游和居住生活功能的项目集合体。陈安华、江琴、张昕、叶莹莹对特色小镇的定义:相对独立于市区、区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宋为对特色小镇的定义: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
学术界定义特色小镇时更趋向于贴近浙江省的政策文件,认为特色小镇是囊括一定功能,支撑其他产业发展及生活的平台,认为要以空间平台建设支撑城镇内局部区域的集聚发展,从而带动城镇整体特色及经济的发展。
2.3 特色小镇的定义具有包容性
特色小镇的定义分歧主要落在空间的划定上,但这并不影响对特色小镇特色的选择,特色选择是需要站在自身资源禀赋和区域竞合关系的视角上进行判断的,空间的划定和落实是走在特色选择之后的,是特色指导空间功能分布,而不是空间限定特色发展。
3  “特色小镇”建设思维与建设模式
3.1 特色识别思维——针对性定位与软环境支撑
将“特色”拆解为“特”和“色”。“特”即是对产业、人群、选址及功能的针对性定位,产业需要以专门化、精细化为目标,差异化发展,人群需要吸引集聚专业人人才进驻,强调就地城镇化,选址定位在城市内部或周边相对独立区域,功能上专注优质生产、生活平台的打造。“色”即是指生态环境、文化底蕴、管理自治及身份认同的软环境支撑。生态环境意风景秀丽、宜居宜业为佳;文化方面需注重传统文化建设,突出文化特质;管理自治方面强调特色小镇对日常管理与服务事务有自治权;身份认同方面强调文化凝聚力的创造,镇民及企业要有归属感。
3.2 区位选择——独立于市区又功能互补
特色小镇不同于新城建设,其规模小,追求集聚效应,紧凑效应,也不是土地财政的载体,其是创新创业的空间,是新产业、新动能的引擎。在特色小镇的区位选择问题上,要考虑小镇的生产性需求和生活性需求,走产城融合的道路。特色小镇的目标之一是吸引创新性人才,这需要城市中心的娱乐、教育等功能支撑,而另一方面,特色小镇也需要有自身独立空间进行开发建设,打造具有功能集聚性的空间营造特色特质。这样看来,特色小镇宜选址于城市周边,相对独立于市区,又与城市功能形成良性互动,既要可承接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的聚集,也要宜居宜业。
3.3 管理运营模式——金融工具与城镇特色建设良性互动
特色小镇的整体运营要摆脱过去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以政府出资或垫资为主的“地方债”融资模式,通过打通金融渠道,引入社会资本,在资本运营层面,实现项目的自收自支,政府更多地要以监管者身份去协调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市场过度逐利等负面问题,最终以特色小镇为点,实现区域特色城镇化的整体推进。
借助金融工具,从保护资源、显化资产、运用资本的层面,把适合当地的产业引进去,把小镇的特色做出来,以产城融合为目标,实现良性发展,这是特色小镇运营管理的手段和最终目的。
“特色”即为小城镇的异质性,特色小镇的特质和生命力在于“特色”,保证小城镇“特色”的鲜明性是建设特色小镇的首要原则。在认识小城镇“特色”的过程中,应以建立特色识别思维为先,再到对其区位选择、管理运营模式进行了解。在思维上区分出特色小镇的需求和需要就能在特色选择上找到方向,从而确定区位和运营模式。
4  “特色小镇”的特色选择
特色小镇建设是供给侧改革,需要通过产业的更新换代来刺激内需,扩大产业市场规模。产业的竞争已经演变成产业链的竞争,产业升级需要人才和高端劳动力的支撑,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特色小镇需要促进产业链、人才链和资本链的快速耦合,形成新的经济生态圈,在区域产业链中寻找缺口并补足。
区位资源、人文资源和政策资源是特色小镇进行特色选择时候的主要关注点。“由下至上”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使特色产业贴合小镇自身资源特点发展,而“由上至下”的政策资源则使得小镇建设更倾向于迎合大区域对小镇的功能要求。
4.1 区位资源——“山、水、地”自然要素与交通要素联动
自然资源对于地方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山、水、地三大自然要素构建了自然资源的基本框架,以此容易借力打造出极具识别性的景观环境,其一方面可以从视觉上吸引眼球,也可以从第一产业角度入手寻求特色。当下已比较成熟的借自然要素进行城市建设的例子有,桂林借力山水景观资源打造烟雨南都,三亚借力滨海景观打造度假胜地等等。
而从经济要素角度上来看,特色小镇需要在交通上与周边经济发达市镇有良好的连通性,在资源禀赋和产业上有客观的互补性,以此为动力,可以让特色小镇的自然要素与经济要素联动正向发展,一方面可以提升其自然要素的传播力和吸引力,另一方有也从而使得特色小镇本身得到更有力的资本进入,为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在已公布的特色小镇中,连城培田草药小镇是典型的以自然资源为依托,凭交通、产业的区域竞合互补性等的交通、经济要素优势而建设的。连城县培田山高气候温凉,适宜野生草药生长,是华东地区的“天然中草药库”,除了独特的中草药资源外,其处于长三角发达城市3小时经济圈内,具有良好的交通优势。借力于此,其将打造集中药原料种植繁育、加工交易为核心,以中医药研发、康复、旅游、教育、文化与健康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特色小镇。在培田小镇的特色小镇规划方案中,其极力以特色药草资源为重点,延展其产业链条,并借助交通优势积极融入区域产业链条,提升自身价值与吸引力,是一个较为完备的规划方案。
4.2 人文资源——历史的软沉淀
人文资源是打造特色小镇优质软环境的重要抓手。一方面从微观上来看,可以聚焦到地方在历史文化场所上的积淀,其表现形式多是以人造景观为主,主要迎合并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是意识形态导向的资源基础,在资源挖掘中需要围绕一个主题精神向外延伸,可以以名人遗留、历史事件、地方文化等为人文资源依托来塑造特色。另一方面从宏观视角上来看,人文资源包含了多方面表现形式,如营商环境、生活习俗、饮食特色等等,宏观上的人文资源决定着未来对新常住人口的吸引力大小,从而影响城镇产业规模与人口基数的良性互动,是特色小镇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
上杭古田红色小镇是典型的以人文资源为依托建立的特色小镇。古田镇是著名的“古田会议”旧址所在地,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5A级景区。其以建设“红色圣地、生态古田”为主线,以“新古田会议”为品牌打造红色小镇。在产业体系构建中,古田以遵循“传统魂、现代骨和自然衣”为原则,构建以以红色旅游为主导,融合教育培训、文化创意、养生养老等产业为支撑的“红+N”的产业体系策略。从规划成果来看,古田镇一方面注重历史文化场所的旅游建设开发,而另一方面缺少了从宏观视角对社会人文环境塑造的引导,这是其规划方案的一大缺憾。
4.3 运营资源——时代的要求与自身的需求
从时代的需求角度来看,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社会发展需要小城镇建设在功能上对区域做出支持和回应,此时一些小城镇会得到“由上至下”的政策支撑,在国家或地区的政策帮扶下,特色小镇在资金、人才等的引入方面的操作会更加便捷。明确支持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可以处理好与周边城镇的竞合关系,以政策资源为依托寻求特色,可以使得小镇发展方向明确化,效益最大化。
从自身的需求角度来看,特色小镇为了积极融入区域竞合环境中,需要大量稳定的资金来源和高效的运营管理手段来推动城镇建设,寻找合适自身当前发展阶段的企业合作,引进先进的管理运营模式,利用优质金融工具来运作特色小镇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晋江人才梦想小镇是以运营资源为主要着力点的特色小镇,其迎合了金井镇提出的建设塘东文化配套服务区的思路,以此作为两岸人才孵化基地的生活配套项目。建设目标是构建名校荟萃,高端人才集聚的大学城综合体,打造两岸人才孵化基地。项目跟进上以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区为主,以配套服务国家重大项目,落户晋江的台湾晋华存储器集成电路项目为重点,开展两岸高校合作办学、学术交流、产学研孵化等。晋江人才梦想小镇以大陆政策资源为基础,积极引入两岸产业资源、资金资源等,凭借优质的综合运营资源推动小镇建设发展。
5  小结
小城镇建设的特色化转型着力于新产业塑造,注重竖向的精品建设,是未来全国推进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抓手。在特色选择上,小城镇本身的区位资源、人文资源和运营资源是特色选择的土壤,特色的确定对特色小镇未来的空间建设和经济发展方向有指导性作用。在识别、选择特色的过程中要知晓自身资源禀赋与区域的竞合关系,明确自身区位资源、人文资源和运营资源的现状优势比例,以此为基础才能较好对特色小镇的特色做出选择。
参考文献:
[1]吴一洲,陈前虎,郑晓虹.特色小镇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J].规划师,2016(07):123-127.
[2]郝晋伟.城镇化中的“潮汐演替”与“重心下沉”及政策转型——权力-资本-劳动禀赋结构变迁的视角[J].城市规划,2015,39(11):68-77.
[3]胡宝荣,李强.城乡结合部与就地城镇化:推进模式和治理机制——基于北京高碑店村的分析[J].人文杂志,2014(10):105-114.
[4]罗守贵.新型城镇化必须将重心下沉[N].文汇报,2013-12-18(005).
[5]陈安华,江琴,张歆,叶莹莹.“特色小镇”影响下的小城镇建设模式反思——以永康市龙山运动小镇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6(03):54-61.
[6]宋为,陈安华.浅析浙江省特色小镇支撑体系[J].小城镇建设,2016(03):38-41.
[7]詹杜颖.品牌效应下的特色小镇构建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6.
[8]苏斯彬,张旭亮.浙江特色小镇在新型城镇化中的实践模式探析[J].宏观经济管理,2016(10):73-75,80.
[9]赵佩佩,丁元.浙江省特色小镇创建及其规划设计特点剖析[J].规划师,2016(12):57-62.
[10]文辉.加快特色小镇发展的几点建议[N].中国经济时报,2016-09-23(004).
[11]聂正标,宋家宁.金融资本介入特色小镇运营路径分析[J]. 中国经贸导刊,2016(35):3-4.

社址:石家庄市槐安西路88号卓达玫瑰园物业楼 050091    电话:18132119945    微信:15132496582

投稿邮箱:vezzs02@163.com

价值工程杂志社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备案号:冀ICP备19020820号-1


我要啦免费统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4小时热线: 18132119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