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关于我们 最新公告 往期目录 录用通知 精彩阅读 原创作品选编 投稿指南 汇款方式 联系我们
最新公告
《价值工程》现安排24年6月版面!04-01
2023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09-21
《价值工程》投稿咨询电话!08-22
《价值工程》栏目设置07-22
《价值工程》文章细节要求:05-15
《价值工程》作者简介格式07-19

版权信息

版权信息:
杂志名称:《价值工程》
主管单位: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河北省技术经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
国际刊号:1006-4311
国内刊号:13-1085/N
邮发代号:18-2
责任编辑:张崇
咨询电话:18132119945
投稿邮箱:vezzs02@163.com

原创作品选编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分析

——以三峡大学图书馆为例
Strategy Analysis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Based on "Internet+":
Library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Taken as an Example

高翊 GAO Yi;李莉琼 LI Li-qiong
(三峡大学图书馆,宜昌 443000)
(Library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Yichang 443000,China)

摘要:在“互联网+”环境强烈冲击的下,高校图书馆迎来了发展机遇,但也充满了挑战。本文在揭示“互联网+”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互联网+”对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并以三峡大学图书馆为例,分析了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has not only challenged traditional social and institutional structures but also motivated people's innovation to a large extent. Henc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must be strengthene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in the new era.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e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Internet+" on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and further explores strategies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by taking the library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
Key words: "Internet+";university libraries;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34-0083-02

0  引言
在“互联网+”的时代,人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得到释放,高校图书馆迎来了发展机遇,但是传统的社会结构和组织构架也受到了挑战,作为高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工作的重要服务部门,高校图书馆应积极探索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培养一批掌握和推广新理念新技术的高素质馆员,提升服务和管理的质效,促进高校图书馆科学化、智能化的进程。
1  “互联网+”的概念和特征
1.1 “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开始被大众认知于2013年11月,马化腾当时就提出:互联网加一个传统行业意味着什么呢?是一种能力,或者是一种外在的资源和环境,是对这个行业的一种提升。“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传统行业”,不过这只是大多数人对这个概念字面上的理解。[1]事实上,其概念已远远大于这个范围,它是调动与互联网相关的所有因素与其他行业尤其是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形成更为广泛的形态。
1.2 “互联网+”的基本特征
“互联网+”在其发展过程中通常会表现出很多特征,但是最主要的基本特征分别为开放与融合、跨界与创新、个性与体验。
①开放与融合:“互联网+”中的“+”代表了开放与融合,它表明因为开放所以零门槛,只要有网络,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互联网。因为开放所以分享和借鉴,开放的最终目的就是不断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共同发展,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进行深度融合,从而诞生丰富多样的组合模式。
②跨界与创新:任何新事物都是创新的结果,“互联网+”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创新。它是互联网的精髓。创新就是发现两个已有事物的内在联系,并把它们连接起来创造出新的事物。跨界就是连接两个领域,创造出全新的东西。创新不仅仅是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更重要是观念创新,于是,“互联网+”因为创新就出现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等跨界创新形式[2]。
③个性与体验:“互联网+”之所以有很强的生命力就是它的个性化特征,互联网是人们自我展示的最佳平台,展示个性化的“我”和满足个性化的“我”,促使“互联网+”更要加强用户的体验,将用户至上奉为一切服务的出发点,改进意见、体验营销、自主创新等,都表现出对个性的尊重和敬畏[2]。
2  “互联网+”对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冲击
2.1 “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
①管理方式的转变。一是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不是对传统高校图书馆的简单替代,也没有改变高校图书馆的本质,它的意义是帮助高校图书馆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体验,这就是从根本上精简与优化部门的组织机构,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编写完善的职位说明书,规范部门人才的选拔;用科学的评价手段确定各个岗位的薪酬,使部门的薪酬管理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实施有效的人员能力考核评价,提高员工的劳动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等等。这些必将是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要坚持走的科学管理之路。
②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转变。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必然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应扮演的角色为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员工的激励者、组织的战略合作者。随着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重新定位,引导和推动员工不断学习的能力、善于领导和发展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能力等。只有具备以上能力,未来人力资源管理者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实现组织发展战备的目标。
③馆员角色的转变。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图书馆员的角色从封闭型转换为开放型;从经验型转换为知识型;从被动型转换为主动型;从手工型转换为技术型;从保管型转换为研究型;从工具型转换为专家型。因此,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图书馆馆员必须成为可以扮演多个角色的多面能手,具有多重身份、多种角色。根据用户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快、准、精”的服务。
2.2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
①“人本主义”的人力资源管理核心理念是根本。[3]首先必须具有“人本主义”的核心观念。就是把人作为高校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把尊重馆员、激励馆员、理解馆员、爱护馆员作为前提,充分调动和发挥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得“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尊重馆员自我及其发展。高校图书馆要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服务的关键取决于人力资源的管理。只有把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最优化地组合图书馆的各要素,依靠科学管理和馆员参与,更好地营造高校图书馆团结和谐的服务氛围,更好的满足师生的需求,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②馆员培养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任务。高校图书馆要想生存和获得进一步发展,就必须不断更新和提高馆员的能力,知识水平,专业素质,注重高校图书馆所有馆员的学习和培训,推进学习型图书馆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学习和培训对图书馆员来说,不再是负担,也不再是图书馆给予的奖励,而是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一部分。以传授知识,技巧为主转变为全面培养馆员独立自主的分析判断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建立激励机制,使馆员终身学习和不断进行培训,将成为馆员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高校图书馆组织发展的方向。
3  “互联网+” 环境下我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方向探索——以三峡大学图书馆为例
为适应“互联网+”环境,三峡大学图书馆一直致力于管理模式、工作机制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改革与探索。通过明晰工作流程、科学设岗、实行岗位聘任和淡化身份,建立健全以岗位为核心的岗位津贴分配体系等举措,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3.1 科学设岗与动态管理
首先,根据是否满足“互联网+” 环境下图书馆业务和服务需求、是否有利于图书馆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作为衡量其“科学性”的根本标准重新规划岗位。在全馆统一协调下,合并重复岗位,减少不重要岗位,增设面向新需求的岗位,如数字资源加工馆员、网络系统工程师、系统开发馆员、文化活动策划馆员等新岗位。
其次,制定并不断完善《岗位评价指标体系》,图书馆的工作岗位类型多样化,各类工作岗位责任大小、任务轻重、技术含量、劳动强度、工作难度、环境条件等不尽相同。建立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岗位评价标准是前提,并组织全馆职工参与岗位评价,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对岗位实行分级分类,从而初步建立了与图书馆事业和工作基本相吻合的多层次岗位体系。
最后,实行动态管理。探索“互联网+” 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工新形式、新方式、新方法,强化聘后管理,建立“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激励竞争机制,建设与现代化图书馆相适应、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管理、技术和服务队伍,鼓励杰出人才脱颖而出,促进学校图书馆事业可持续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根据《图书馆岗位聘任实施办法》,图书馆各级各类岗位均实行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部分岗位的公开聘用不仅面向图书馆内部,还面向校内外,用人机制进一步被激活。
3.2 淡化身份,建立起在以岗为核心的激励机制
①确立以岗位为核心的分配原则。淡化干部、工人、职称、行政级别等各种身份标志,确立了“突出业绩,强化责任,以岗定薪,优劳优酬,动态管理”的岗位津贴分配原则和方法。
②构建新的图书馆人员工资分配体系。建立并不断完善《图书馆校内津贴分配办法》将职工校内津贴划分为基础津贴和岗位津贴。其中,岗位津贴与职称、职务、工龄等完全剥离,只和岗位挂钩,实现了以岗定薪、优劳优酬。
③健全考核制度,规范了考核方式。通过制定和不断完善部门及个人考核办法,实现了部门考核与个人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的考核体系,将考核工作经常化、规范化。无论是部门工作考核、职工个人考核,还是日常考核或目标考核均直接与岗位津贴分配挂钩,充分发挥了考核在津贴分配中的导向作用。
3.3 不断丰富的文化建设
充分利用图书馆优势,加强“互联网+”背景下的图书馆文化建设,形成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和服务至上的图书馆文化。一是在职工中倡导服务奉献精神,开展“比学习、比服务、比创新、比业绩、争先进”为内容的“四比一争”活动,推动职工争先创优的工作热情。二是开展职工培训,进一步提升职工综合素质。通过开设职工讲坛、搭建职工自主交流的平台,促进了职工的学习交流。三是依托图书馆的平台,积极开展阅读推广活动。通过举办文化讲座、图书推荐和影视鉴赏等活动,开展阅读辅导工作,通过世界读书日契机,积极组织好书推荐、读书沙龙、图书漂流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激发阅读热情、营造阅读氛围。在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育人功能的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强调了馆员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增强了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通过不断更新办馆理念,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缓解“互联网+” 环境下在服务的高要求与我馆目前人力资源紧张的矛盾,完善以岗位聘用为核心的用人机制。建立人才评价、考核、激励与流动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满足一流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天阳.一本书读懂互联网+[M]..北方文艺出版社,2016.
[2]陈逵.互联网+的红利时代[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3]余凯成,程文文,陈维政.人力资源管理[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4]裴微微.吕淑贤泛在信息环境下我国大学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对策研究——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05.

社址:石家庄市槐安西路88号卓达玫瑰园物业楼 050091    电话:18132119945    微信:15132496582

投稿邮箱:vezzs02@163.com

价值工程杂志社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备案号:冀ICP备19020820号-1


我要啦免费统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4小时热线: 18132119945